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小,戴一副眼镜,眉宇间流露出对扶贫工作的执着;他勇于担当,多年来用真情温暖了一名又一名贫困户的心。
他,就是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派到昭化区青牛乡白牛村担任驻村干部的李志明。2018年7月,被中共四川省委评为优秀驻村干部
丹心一片谋帮扶
青牛乡白牛村二组的贾兴朝,今年70岁,患有白内障,妻子杜华珍患宫颈癌,35岁的儿子贾学江因性格内向至今未婚。一家人住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2015年1月,李志明第一次见到此情景后及时与驻村第一书记邓小林联系,制定帮扶措施。考虑到贾兴朝的年龄偏大,以及居住环境差等因素,李志明出资500元为其购买鸡苗,并亲自帮其搭建鸡舍。年底,李志明又亲自帮助销售土鸡近200只,让贾兴朝增收2万余元。
为了解决贾兴朝一家贫困的问题,2016年初,李志明又与青牛乡社会保障所联系,安排贾学江到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学习电焊技术。一个月后贾学江在长虹集团找到了一份焊接工作,月收入3000元。2016年,贾兴朝一家享受国家政策优惠,让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成功脱贫。
“现在家里的房子修好了,儿子又有了工作,我在家养鸡一年也有好几万元的收入。现在只盼儿子能早点结婚,这日子就越过越有劲了!”贾兴朝笑呵呵地说。
在帮扶工作中,李志明积极参加村支两委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并通过村民大会以及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开展扶贫政策讲解工作,不分形式进行宣讲、不走过场进行传达,利用“农民夜校”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学习扶贫政策,让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群众中落地生根,更好更直接地服务于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结合白牛村实际情况,参与制定帮扶策略,充分利用山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旅游产业。通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医院自筹资金40余万元,加大村特色产业及基础设施投入,切实解决制约白牛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的突出问题,促进白牛村由贫困村向新农村转变。2016年白牛村整村脱贫。
以情动人真扶贫
白牛村共有7户建卡贫困户26人属易地搬迁,2户2人属同步搬迁。在安居房建设过程中,李志明经常与医院领导、第一书记、乡村干部一起到现场了解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在易地扶贫搬迁户中,贫困户王建恒是最后一户动工的。几年前,王建恒带着妻子到北京打工,家里的危房只有年迈老母亲守着。白牛村易地搬迁项目实施时,村支书王文斌、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电话告诉他每个贫困人口有2.5万元的建房补助,并多次电话催促他赶紧回家建房,他说“政府咋会白白给我拿12.5万元钱修房子,哪有这等好事,你不要再打扰我了。”李志明经过多次沟通,用真情进行扶贫政策宣讲,让王建恒明白“挪穷窝才能换穷貌拔穷根”。终于,王建恒同意回家建房。2016年9月,王建恒的新房破土动工。通过不懈努力,白牛村的易地搬迁和同步搬迁工作全面完成,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表扬。
2015年,李志明得知贫困户王兴全想安装一副假肢的愿望后,立即报告给医院领导和乡党委政府,并达成共识:同意给王兴全安装假肢,帮助他实现自力更生致富奔小康的愿望。
随后,医院领导带领医疗专家团队走进白牛村,为王兴全检查残疾情况,拍摄影像资料,制定治疗方案。乡政府和王兴全各出资1万元,昭华区残联、民政局各补助1万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出资9万多元,顺利实现了王兴全安装假肢的愿望,让他甩掉了拐杖,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了。
持之以恒践初心
李志明经常来到农民庭院、田间地头,与村民交心谈心,拉家常,问村情,访民意,话发展。他主动联系客户帮助养殖贫困户卖鸡、卖羊、卖鸡蛋等。每年组织联系一次医院医疗专家团队到村开展义诊和急救培训活动,免费为全村困难群众健康体检和送医送药。对于村民的事,从不推诿,对村民的合理诉求,总是及时办理和回复。
为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感恩向善新风尚,李志明经常和乡村干部一起为年老体弱的建卡贫困户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美化环境,引导他们改变陋习,养成爱整洁、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以崭新的面貌过上好日子。还组织群众集中观看脱贫奔康文明示范创建活动专题片,发放创建活动宣传资料和倡议书,让广大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016年7月,李志明的爱人周光慧被确诊为子宫癌,当时李志明正在白牛村开展扶贫工作。医生告诉他:“……最短一个月,最长半年。”8月1日,妻子入院进行手术,之后每月一次化疗,一共6次,李志明却因为工作原因都没能陪伴妻子,每次只能跟妻子电话视频,鼓励妻子要坚强,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战胜病魔。并动用亲戚朋友为妻子进行心理沟通,鼓励妻子战胜病魔。终于妻子在大家的鼓励下配合医生完成了治疗,现在身体恢复得比较好。
周光慧说,虽然自己生病时爱人没能随时陪在自己身边,但是她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希望他能尽心工作,让帮扶村的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