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护理部 作者:周秀蓉
2006年,当记者问已经86岁的柏杨“晚年生活状况”时,这位文坛巨匠说:“还能做什么?我就是一个老庄稼汉嘛!书桌和笔墨是我的土地,我就是一个无限忠实于这片土地的老汉,只要活着,就要到土地上去转转······庆幸的是,我虽然很老,但老而不呆,像海绵一样,还能不断吸收新东西;像小猫一样好奇,还能不时发出一些怪叫声。我很高兴能这样与世界共同进步。”
很感动:一个年届八旬的老人,思维是如此的清晰;一个名扬海内外的文坛巨星,把自己看着是庄稼汉,态度是如此谦逊;把自己抨击时弊的声音比着是“怪叫声”,言语风趣而诙谐;一个经历过磨难,历尽沧桑的老人,却还保持着——要跟上时代步伐、与世界共同进步的乐观心态。
“树渐沧桑人渐老”。岁月,是谁都避不开的一道坎。但在无情的时间面前,柏杨这位“硬骨头文人”却有着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决心。
相比之下,不禁自惭形秽。我没有他年长,却早已“人未老心先衰”,没有了斗志;我没有他享誉海内外,却常常为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他终身酷爱写作,把它视为赖以生存的土地,身陷囹圄近十年,却在狱中完成了《中国人史纲》。而我,曾经以“救死扶伤”为信仰,却因一点点的挫折而想到放弃;曾自以为很“酷爱”写作,结果却当了“兴趣”的奴隶。与柏杨先生相比,连“爱好”两个字都说不上,仅仅算是“喜欢”而已。还总是以忙为借口,任随时光从指缝中溜走;总是期许明天会更好,却不知道今天也曾经是明天,连实实在在的今天都没能好好把握,何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转眼又是半年过去,无论是赖以生存的事业,还是有些许喜欢的写作,惟愿能像柏杨先生一样,踏踏实实的播种,辛勤努力的耕耘,做一名时常在土地上转悠的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