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护理部 作者:周秀蓉
有幸在2013年5月参加四川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四川省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的学习,让我感触颇深。
感触之一是参加学习的人,人数众多而且普遍年轻,这既说明各级医院对护理管理培训的重视,更让我看到了“管理人员年轻化”在护理管理队伍中的真切体现。从参会人的精神面貌和着装,让我感受到各家医院的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都一样——面色蜡黄、满怀疲惫,衣着朴实、举止端庄。后者是我们职业的要求,前者却是我们夜以继日、默默奉献、饱受压力的结果。
感触之二是学习的氛围。两边的会场都是密密麻麻的椅子,没有可以书写的桌子,没有让人觉得凉爽的学习环境,大家只能把笔记本放在膝盖上做笔记,汗流浃背地听课却热火朝天地参与讨论。会场上没有此起彼伏的手机声响,也没有大声喧哗的声音。大家都聚精会神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老师。
感触之三是学到了很多对管理、对人事、对自身素质有益的经验、技巧和知识。明白了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得先管住再理顺;明白了管理其实是一种严肃的爱,是让别人完成事情而不是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明白了优秀的管理者应该不让员工觉得他在管人,优秀的管理者可以不必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也明白了21世纪对护理管理者的要求:需要有责任和使命感,有竞争意识和能力,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终身学习,更要凡是全力以赴、高效率地工作;要有良好的人格、胸襟和气度,懂得与人相处,能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为下属创造成功和发展的机会。也明白了如何面对威胁、挫折与冲突?要学会变换对策或迂回,克服障碍和挫折,换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生活的精彩,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乐在其中。
感触之四是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工具与方法。质量管理是任何企业、单位永恒的主题,需要至上而下的推动,至下而上的实施,需要人人参与并善用各种管理工具。第一次学习“头脑风暴法”的管理方法,明白它是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也是一种充分活用别人的见解的管理方法。对“老七种”和“新七种”管理工具的学习,让从事管理工作十几年的我感到惭愧,的确如老师所言:“不是说你学了护理管理学,有几本管理相关的书籍,你就懂得了怎么搞管理,就能搞好护理管理。”
学了成翼娟老师的“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新理念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再结合我医院实际情况,不由得感到“恐慌”。原本以为都准备得差不多的管理资料、原本以为我们的管理方法和内涵“比较好”,却发现与标准相比相差甚远,无论是人力资源、标准/流程、还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我们急需完善和改进的太多太多,那种紧迫感犹如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中。而谷波老师的“病房护士长精细化管理实践”讲座,让我不由反省自己是否做到长期计划与长期回顾?是否做到按照计划一丝不苟的完成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因人设岗”?是否充分发挥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几天的学习转眼就结束了,留下了太多的感慨与思考,让我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也看到了身边年轻的管理者管理经验与技巧上的欠缺,更看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协助护理部主任带领好这支年轻的管理队伍?如何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医院达标检查与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如何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内涵?如何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护理质量和安全?……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立足本职、以身作则,如一个大姐姐般做好传、帮、带;兢兢业业、全力以赴抓好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为医院等级达标检查顺利通过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